【主持人】:聽眾朋友上午好,歡迎您收聽《龍崗市民在線》特別節目,我是慧琳。改善交通環境,對于區域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發展至關重要,同時也會直接惠及轄區的居民生活。近年來,平湖街道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事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其中,交通建設的成果較為突出,今天的節目我們就聚焦平湖街道交通建設,邀請平湖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范玉琪以及相關部門的負責人一起做客直播間,了解平湖交通近年來的變化。
【范玉琪】:聽眾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興有機會跟大家做交流。
【主持人】: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近年來平湖街道的民生項目建設在不斷提速,比如養老事業蓬勃發展,醫療衛生保障也在逐步跟進,全方位增強民生幸福感和獲得感。當然,交通規劃建設、便民出行等方面,也在不斷加大力度解決居民出行需求,請您介紹推進情況。
【范玉琪】:最近平湖應該說好事連連,深圳大學附屬華南醫院已經在平湖開放全科醫學門診,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平湖學校也確定落戶平湖,上木古社區獲得全國首批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等等,惠及民生的項目不斷加碼,平湖老百姓的幸福感越來越好。
交通建設方面,最近兩年來確實是力度不斷加大,成果也比較顯著。這兩年丹坪快速、富康路跨鐵路橋等13條道路陸續通車,平湖最中心的富安東路這條斷頭路的建設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2019年以來,我們爭取到區里的財政大概有8000多萬,建設了將近32公里慢行交通設施,有效緩解了交通壓力和安全隱患,第二期的交通隱患(整治)在全區各街道走到最前面,第三期也正在申請立項。我們是想通過基礎設施的提升來改善交通環境,惠及老百姓的出行。
最近兩個月有兩個交通方面的大喜事,也跟聽眾朋友們通報一下,10月30號平龍跨鐵路橋順利通車,這條鐵路橋修了四年多,給平湖鐵路兩岸的居民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在區領導的積極溝通和推進下,協調市交委以及鐵路部門、建設部門等等爭取時間,提前兩個月通行。就在昨天,平湖輔城坳社區聯系龍崗跟龍華交界的惠華路西段,一條800多米投資將近5000萬的道路,經過兩年多的修建,實現了通車,這是連通龍崗跟龍華的一條城市主干道,特別是對輔城坳以及龍華觀湖社區,也是一個惠及兩區老百姓的一件大好事。
【主持人】:您所說的平龍跨鐵路橋,指的是西寶線平湖段嗎?
【范玉琪】:對,西寶線也就是我們老百姓知道的,龍崗到平湖的一條主干道一直通到龍華,這條線當初也是因為要提質、擴寬,這條路建設難度大,主要是因為跨越廣深鐵路,施工的時間比較短,一個月只20個小時的施工期窗口,包括拆除原有的橋墩,建后邊的新橋,臨近春運的時候也沒有停止施工(保春運),時間比較緊。下面的管線多,兩邊的交通壓力比較大,又涉及到鐵路一些行車安全等等,所以建設難度非常大。這種情況下,我們街道和區里面也是考慮到老百姓的需要,積極協調市交通建設部門、鐵路施工單位盡可能的爭取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特別是在后期的驗收、檢驗、移交的階段積極協調,最大可能壓縮施工時間,最后提前了兩個月(通車),原定是年底要通車。
【主持人】:目前平湖是否基本形成了較完善的局部路網格局?
【范玉琪】:對。我們轄區“六橫五縱”的主干路網格局已經基本形成了,交通微循環大幅改善。去年我們還通了一條富康路,也就是鳳安路的跨線鐵路橋,也是去年拉通了,方便了華南城片區就是現在的萬達廣場到平湖東片區,平湖很大程度上被鐵路是一分為二,東平湖西平湖,這兩年連通兩條跨鐵路橋,大大的拉近了平湖內部的循環。
【主持人】:平湖街道原來交通通行狀態是什么樣?
【范玉琪】:我說幾個數字,2019年以前平湖次干路以上的路網密度1.78公里/平方公里,明顯低于深標(深標是4-6公里/平方公里的密度)。隨著平湖當前進入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期,各類重大項目相繼落戶平湖,對當前的交通安全管理運行提出了很大的壓力,管理方面提出很高的要求。近年,我們在慢行系統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轄區內部的學校、醫院、市場、人流密集區域的道路設施在不斷完善,應該說,現在是發展的陣痛期。
【主持人】:現在大家出行體驗感好了,街道在推進改善交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范玉琪】:從內部管理力量來說,我們有專門成建制的交安辦,在全區其它街道是沒有的,專門有一個交通安全管理辦公室,我們有個四級調研來牽頭組織機構架構。我們在每個社區還有5-6名專職的交通管理員,直屬還有一個將近30人的交通管理員隊伍,這個力量應該說在全區各個街道也是比較靠前的。正是面對嚴峻的形勢,我們在人力方面、機構方面給予保障,實際上最近區里對平湖的交通重視程度非常高,幫我們街道破解難題。
【聽眾問題】:平湖上大街市政道路項目,建設進度滯后,嚴重影響了守真小學學生和家長上下學的通行問題。
【范玉琪】:守真小學是我們街道守真街靠近平湖火車站邊上的一個城市更新配套的學校,對于學校的發展,街道給予非常的關注,街道是守真小學出行必經的上大街的道路建設業主單位,由開發單位作為代建單位。我們多次去現場調研過,包括區里也多次開會,推動這條路的建設。由于這條路的建設在過程中涉及到文物保護區的建設控制、土地總體利用規劃調整等等建設方面原因,導致前期的方案設計、報建比較滯后,今年10月8號區里面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工作專班也再次議定,要求建設單位,先行開展上大街的概算申報、施工的招標工作。開辟綠色通道,爭取項目盡快開工,我們定的是爭取在明年9月1日,新學期開始之前把這條路打通。近期為了緩解當前守真小學學生上學期間擁堵、安全問題,我們街道辦從小型基建里面立一個緊急工程,先修一條便道,爭取在一個月之內把這條便道先拉通,短時間先方便學生和家長出行,消除安全隱患。
【主持人】:便道主要指方便行人和非機動車行通行嗎?
【范玉琪】:對,方便行人和非機動車先走出來。
【主持人】:交通安全治理方面是不是也要配合做一些工作,保證學生上下學的出行安全。
【范玉琪】:對,交通是一個系統工程,學校周邊也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一方面在學校對學生的宣傳教育方面,我們爭取小手拉大手,也是建立家-校-警機制,上下班的高峰期在重點的路口,通過家長一起跟學校還有交警部門,護送學生的安全出行,這是近期和短期的措施,遠期還是要完善路網,完善慢行系統,一起把學生的交通安全維護好。
【聽眾問題】:華南城、萬達廣場周邊的道路通行暢通程度應該多關注。另外萬達廣場的停車場有些車停到電梯口附近,特別是消防通道和過道上,有些不按場內指引逆行。
【范玉琪】:萬達廣場開業以后,平均每天的客流量達到三、四萬,節假日、周末高峰有十幾萬、二十幾萬的人流量,是深圳市最擁堵點之一,也是市民的網紅打卡點,確實給周邊的交通造成了很大困擾。萬達廣場地下停車約有900個,遠遠不夠(停車需求),市民只能停在華南城周邊或者有些就臨時停路邊,必然造成擁堵,呼吁市民盡量綠色出行,玩得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