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晚,龍崗區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驅車10個多小時,安全將54歲的黎冬(化名)護送至河池市救助站,闊別家鄉多年黎冬終于踏上了熟悉的土地……
2020年2月25日,園山街道工作人員在開展日常巡查工作時,在安良社區西風坳水庫旁的廢棄樓房發現一名年過半百的流浪乞討人員(黎冬)。面對工作人員的初次問詢,黎冬眼中透著深深的懷疑和戒備,表現十分抗拒和不耐煩;特別是被問到家庭情況等隱私信息時,他甚至直接罵起臟話,并拿棍子驅趕工作人員離開。無奈之下,工作人員只能留下一些方便面和緊缺的防疫物資,匆匆撤下山去……
龍崗區救助管理站和園山街道并沒有因為提供救助被拒絕而忽略黎冬的存在,從那天起,便開啟了長達兩年的勸說和救助之路。工作人員定期對黎冬進行探訪,送上方便面、八寶粥、面包、衣服、被子等生活物資,特別是在臺風暴雨或嚴寒酷暑等惡劣天氣時,工作人員總是冒著惡劣天氣翻山去到其蝸居地,苦口婆心勸說其前往救助站接受救助,無奈還是一次次被拒絕?!斑@里又臟又亂,蚊蟲又多,跟我們去救助站吧”“不去,我在這挺好的”……這樣的對話,龍崗區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已經不記得發生了多少次。
龍崗區救助管理站和園山街道工作人員仍然默默堅持著對黎冬進行探訪和慰問……也許是這夜以繼日、點點滴滴的真情和關懷,如同冬日的一抹暖陽,慢慢照進黎冬的心間。2021年末,在一次交談中黎冬透露了一點個人情況:在深圳流浪十余年,老家在廣西河池。雖然信息很少,但這對救助站的工作人員來說,無疑是看到了一絲曙光。一方面,他們多次聯系廣西河池救助站,請求其協助調查核實黎冬的個人信息和家庭狀況;另一方面,持續給黎冬提供關愛和救助。2022年3月,因疫情防控和特殊天氣原因,經過工作人員的反復耐心勸說,終于將黎冬轉移安置到園山街道安良社區的一處旅館,并按照“應接盡接”的原則,為其接種兩針疫苗。
在一次次平等、尊重、接納的交談下,黎冬終于被工作人員打動,敞開了封閉許久的心扉,詳細講述自己早年家庭遭遇的變故以及坎坷的成長經歷。原來,成年后黎冬曾來深務工,后返鄉生活;但因家庭土地征收及戶籍問題與親屬發生矛盾再次來深,但一直困于無身份證件,難以找到工作,流落街頭。
在掌握上述情況后,工作人員及時聯系了黎冬戶籍地河池市救助站,詳細告知黎冬近年來的生活狀況。經過多次溝通和協商,河池市救助管理站同意接收黎冬并提供救助幫扶。工作人員將這一消息轉告黎冬后,他表現出一絲興奮和焦急,也許是因此離回家之路又更近了一步。然而好事多磨,受兩地疫情防控政策影響,護送返鄉計劃一再延后……2022年6月21日,經上級部門審批同意后,龍崗區救助管理站一行4人,驅車近1000公里歷時10個多小時,終于將黎冬送達河池市救助站,至此黎冬返鄉的旅程畫上圓滿的句號。
黎冬的案例是龍崗區救助管理站日常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在龍崗區民政局的領導下,龍崗區救助管理站聯合轄區各街道加大了對街面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力度,做到“及時施救、應救盡救”,用政策排憂解難,用行動溫暖民心,有效幫助流浪人員回歸家庭,讓他們在及時、精準、暖心的救助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