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龍崗區民政工作的總體思路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圍繞區委、區政府“轉型升級、跨越爭先”的工作目標,以“城市管理年”和“效率提升年”為載體,一手抓民生保障,一手抓體制創新,全面推進“社區服務中心全覆蓋、增強社區公益服務項目影響力、提高低保工作水平、提升優撫對象生活質量、構建綜合性社會救助體系”五項民生工程,抓好社會組織管理體制、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企業社會工作發展三個創新項目,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樹立優良作風,充分發揮民政在社會建設中的骨干作用,推動我區民政事業全面發展。
一、深入學習和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充分認識新的歷史時期民政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1、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發揮民政的保底作用,成為保障基本民生的重要擔當者。加強對低保戶、孤兒、優撫對象等群體救助工作,規范低保工作、加強臨時救助,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支持發展慈善事業。
2、圍繞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努力發揮民政的基礎作用,成為基層社會管理的積極促進者。推進社區服務中心建設,拓展社區服務平臺,構建跨部門、綜合性、非行政化的社區服務新模式;探索社會組織培育發展新措施,改革社會組織登記體制,加大社會組織扶持力度,培育和發展社會組織,規范社會組織發展。
3、圍繞提供和強化社會服務,努力發揮民政的支撐作用,成為基本社會服務的主要提供者。啟動養老機構建設發展中長期規劃,研究引入社會資金建設養老機構的新舉措,大力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規范婚姻登記、殯葬管理、行政區劃工作,為群眾提供便利公共服務。
二、創新社會組織扶持措施,培育社會建設新力量
推動出臺《龍崗區培育扶持社會組織發展的實施意見》,促進我區社會組織健康發展。深化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制度改革。培育發展樞紐型社會組織和支持型社會組織,培育社區社會組織綜合服務機構,建立社區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加大社會組織扶持力度。設立社會組織發展專項資金。推進社會組織規范化建設。建立健全社會組織綜合監管體系,推動社會組織登記評估。
三、拓展企業社會工作新模式,服務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
一是積極承辦中國社工協會和市民政局聯合主辦的第二屆全國(深圳)企業社會工作實務發展戰略研討會。二是抓好首批8個和諧勞動關系社工綜合服務站試點工作。三是總結試點經驗。逐步加快和諧勞動關系社工綜合服務站的建設,引導和鼓勵更多企業自主購買社工服務。四是科學制訂社工崗位及社工項目在各領域的合理分布。推進百名高級社工人才的選拔培養工作,重點加強我區社工管理人才的培養和社工人才本土化的培養工作。
四、全力推動社區服務中心全覆蓋、出亮點,建設幸福社區
一是抓項目推進。重點抓好經費、場地兩個關鍵環節,全力以赴推進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爭取2013年提前實現106個社區服務中心全覆蓋。二是抓配套建設。依托社區服務中心推進社區家園網建設,實現社區家園網與社會管理工作網信息系統的無縫銜接。三是抓品牌建設。加大社區服務中心品牌和亮點的培育和支持力度,挖掘、總結、提煉和推廣典型經驗,真正讓“盆景”變成“風景”。
五、推進綜合性社會救助體系建設,保障困難群眾生活
1、推進綜合性社會救助體系建設。一是啟動低保戶臨時價格補貼發放聯動機制。二是制定救災專項資金管理使用制度。組建應急救災隊伍,積極創建全國綜合防災減災示范社區。三是加強救助管理。加快龍崗區救助管理站建設。四是加強孤殘兒童涉外送養和養教康治工作。
2、探索養老服務標準化、專業化、規范化建設。一是加大敬老愛老宣傳教育力度。二是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老齡服務產業。三是深化街道敬老院體制改革。
3、推動慈善事業發展。開展慈善會理事會的換屆工作。加大慈善資金募集力度,通過廣東扶貧濟困日、慈善捐贈活動月、慈善日等活動形式和以救助項目為載體募集慈善款。推動慈善資助項目化運作,在福利機構、社區公共服務、貧困家庭救助設立慈善公益資助項目。進一步做好福彩銷售站點和慈善超市管理。
六、加大民生投入,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開放成果
1、開展婚姻登記機關管理標準化建設。
2、逐步增強社區公益服務項目影響力。一是擴大覆蓋面。將公益服務項目覆蓋到全區特困戶,逐步實現困難群體全覆蓋。二是加強資金保障。加強研究引入公益慈善資金等社會資金的措施和辦法,拓寬資金投入渠道。三是完善監督機制。加強對公益服務項目的跟蹤指導,強化對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及日常監管。
3、加強殯葬管理。鞏固殯改工作成果,確保戶籍死亡人口火化率100%;加強清明節、重陽節群眾祭祀應急管理,推行基本殯葬服務免費惠民政策,以南灣街道的恩德圣地陵園為試點,積極推廣樹葬、花葬、草坪葬等節地葬法。
七、切實加強民政隊伍作風建設,提升行政效率
大力推行民政系統政府重點工作項目化管理。強化干部作風建設,嚴格貫徹落實“十要十不準”規定,提振民政干部精神狀態。狠抓干部廉潔自律建設,深入推進廉潔城區建設。加強信訪維穩和安全生產工作,提高維穩工作水平;加強民政系統安全生產工作;做好計生、反恐、禁毒、老干部等工作。